城市更新

項目佔地面積:1,370,000平方米
建築面積:2,220,000平方米
安置房總建築面積:1,390,000平方米
安置房數量:69棟共11,000餘戶
項目前身為規模巨大的棚戶區,包含農、工、商及民居,徵收涉及6,165戶居民。經過重新規劃,項目共向原棚戶區居民及外來人口提供69棟安置房,可容納約11,000餘戶居民,新建的高端商務區共有9棟甲級寫字樓,周邊劃有商品房地塊、公共交通樞紐、學校及公園等社區設施,讓區內居民開展全新的生活。此外,項目亦妥善保護區內特色老建築,包括老區政府、工人俱樂部、供銷社、社區藥房及新華書店,以延續當地歷史文脈。北辛安安置房實現了高效率開發、高標準設計、高水準建設,成為北京市乃至全國的棚戶區改造標桿項目。
北辛安棚改項目是貫徹落實《國務院關於加快棚戶區改造工作的意見》及《北京市2017年棚戶區改造和環境整治任務》的體現。中海透過參與項目調研、規劃、徵收及建設,促進石景山區轉型為高新科技及金融產業,從而推動當地經濟發展。
項目故事
北辛安棚改項目:嶄新的面貌重新亮相

項目佔地面積:14,600,000平方米
建築面積:10,200,000平方米
安置房總建築面積:2,600,000平方米
安置房數量:44棟共6,536戶
華山地區曾是山東省最大的棚戶區,其水質及山體曾一度被嚴重破壞,水災不斷,涉及約11,670戶居民。中海開工優先建設安置房共92棟,其總建築面積為2,380,000平方米,共12,111戶。新區可容納居住人數30萬人。社區配套方面,區內擁有近9,300畝大型濕地公園、及低碳交通網絡,中海亦同步參與華山的教育資源更新升級,打造濟南最密集的教育學區:區內共16所學校,含9所幼稚園、4所小學、2所初中及一所12年一貫制的濟南外國語學校將落地華山片區,生活配套方面,引入中海旗下「環宇系」購物中心,如華山環宇城,涵蓋城市主流人群全方位需求。
中海亦參與了項目的生態文化保育,如改善華山湖生態系統,將湖水透明度由0.5米提升至1.5米,涉及水域面積3,700畝,更在湖內引入貝類、魚類種群或凈化水質的水生植物;參與修復濟南最大規模的華陽宮古建築群,涉及面積3,000平方米,保育建築群內36座古建築,及62棵樹齡介乎858至898歲的古柏;建造文化及城市更新展覽館,推動當地文旅產業。
項目開發過程中,中海團隊按照國家《旅遊景區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》的5A級景區標準,規劃建設華山歷史與文化濕地公園,符合在旅遊交通、安全及對資源和環境的保護等12項條件。同時,利用華山歷史與文化濕地公園山水特色,重現《鵲華秋色圖》美景,為居民建設「世界級生態新城」。
項目故事
華山片區改造項目:舊城新建,萬人安居

項目佔地面積:147,500平方米
建築面積:400,000平方米
項目改造面積龐大,區內房屋年代久遠,為磚木混合結構的二級以下舊里,缺乏現代生活配套。
項目涉及的安置搬遷居民眾多,共有8,500戶約4萬人。對於區內老年居民,中海聯合中海友里長租公寓,推出「中海友里安家」計劃,為老年居民提供一系列優惠租房政策。長租公寓有大面積綠化覆蓋,生活配套完善,可拎包入住。為幫助老年居民適應新生活環境,中海更與社區工作者合作,提供一對一幫助,解決搬家和清掃困難、對房間進行適老化改造、舉辦節日慶?;顒拥?。
黃浦區作為上海核心區域,是上海經濟文化中心,擁有大量優秀歷史建築。中海項目范圍涵蓋共13處文物保護點,包括巴金故居、上海美術??茖W校舊址、榮金大戲院、特色裏弄建築等。中海與當地政府密切溝通,在項目準備過程中確定「留改拆並舉,保護保留為先」的原則,將會在歷史風貌保護及城市更新、高端居住、人才公寓、智慧社區、商務辦公、物業服務等方面展開戰略合作。
項目故事
上海建國東路項目:煥活城市新生